建设学在攀枝花“阳光教育”品牌,奋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丨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
在大力推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中,市教育和体育局锚定目标、摆开架势、击鼓奋进、同题共答,紧紧围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目标,盘活优质资源,持续深化改革,促进内涵发展,着力缩小教育城乡、区域、校际、群体差距,绘就“共富共美”新画卷。为展现全市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,特推出“建设学在攀枝花‘阳光教育’品牌,奋力打造区域优质教育中心”系列报道,敬请关注。
架起职普“立交桥” 开拓低空“新赛道”
——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学校办学改革实践
办好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,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战略抓手。为助力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、回应学生多元发展需求,市建校紧紧围绕市委“两试引领、五市并进、共富共美”工作体系,确立以“小而精”服务“大产业”的转型思路,牢牢抓住低空经济这一重要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,同时聚焦家长对教育公平与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期待,勇立潮头,绘就“智能建造、智能制造、低空经济、大数据”4大专业群+举办攀枝花市花城综合高级中学校的“4+1”改革发展新蓝图,推动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有机衔接,为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培养多层次人才。
(一)三阶递进,开辟学生发展新赛道。
一是打造“三段式”育人模式,赋能学生多元化发展。举办花城综合高中,开设普通高考班和职普融通班,采取“三个阶段、多个方向、自主选择”的人才培养思路,形成强基、分流、提升“三段式”育人模式。学生可结合兴趣爱好,通过学业水平考试、转学籍考试选择不同学习形式,为学生提供多元成才的发展路径。
二是构建“四维”课程体系,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。构建“文化基础+职业素养+专业技能+艺体特色”的模块化课程体系,包含普通高中国家课程、职业高中公共基础课程、生涯规划课程、艺体课程、低空经济通识课以及职业教育专业课程,实行差异化教学,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。
三是实施“头雁青蓝”工程,助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。全面实施“头雁工程”“青蓝工程”等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,通过校校联合、校企合作,实现教师共引共培、互兼互聘、教学共研,提升教师普教与职教双向教学能力,提高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。
(二)纵横互通,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。
一是纵向贯通,点亮学生职业技能梦想。纵向贯通构建“小初高学段贯通”实践链条,充分发挥学校师资、设备等优势,大力开展四化互动、四位一体的“4+4”中小学生劳动实践、职业体验等教育活动,围绕“职业体验,为梦筑基”讲好职教故事,激发学生对职业的兴趣,启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。
二是横向融通,构建多元人才培养体系。横向融通开设普通高考班、职普融通班、艺体高考班、五年制大专班,开发职业启蒙教育、职普融通、综合高中、五年制大专4套课程体系,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链条。
三是多元合作,畅通学生学历晋升通道。与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、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5所高校开展多元合作,构建“3+2”“3+3”“3+4”等中高本学制贯通培养模式,在无人机操控与维护等专业试点“中职—高职—本科”分段培养,探索形成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。
(三)多元协同,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。
一是打造“低空经济”专业群,筑牢四链融合根基。打造涵盖“无人机操控与维护、无人机应用技术、航空摄影测量、低空物流、低空运动”等专业的“低空经济”专业群,覆盖低空经济上、中、下游领域研发制造、飞行服务、场景应用等全产业链,实现低空经济“教育链”“产业链”“人才链”和“创新链”的四链深度融合。
二是实施“五金建设”项目,夯实人才培养基石。以市场调研、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、“岗课赛证”融通为切入点,全面强化以金专业、金课程、金教材、金师资、金基地为切入点的“五金建设”项目,切实奠定人才培养基础。
三是强化“五双协同”模式,深化产教深度融合。通过引企入校的方式,将雨燕航翼无人机零部件加工、整机装配及调试生产线引入学校,推行“学校+企业”“双主体”育人、“教师+师傅”“双导师”指导、“教室+现场”“双课堂”教学、“学生+学徒”“双身份”学习、“学业评价+技能鉴定”“双评价”考核的“五双协同”育人模式,实现实训共建、师资共享、课程共研、教材共编、人才共育,与产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。
一是搭建升学“共富梯”,拓宽多元成才路。成功申办花城综合高中,实现职普学分互认、学籍互转。与市七中、市十二中、市体中共同开展教研活动12次、开展校际交流座谈4次,外聘企业导师3人,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8.7%。近3年2000余人参加高考,本专科上线率95%以上,本科上线200余人,为学生搭建多元升学的“共富梯”。
二是精心浇灌“共富花”,深耕沃土育新苗。建立职业启蒙教育、职普融通、综合高中、五年制大专4套课程体系,开发人工智能、信息化技术、无人机操控技术3门普职共享课程,实现职普课程互通、实训基地共用,学校被评为“市级研学实践基地”,年均服务中小学生2000余人,提升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的认识;与省内5所高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,其中与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联合开办“无人机技术应用”专业“3+2”五年一贯制大专班,录取学生47人,开设无人机操控与维护本科冲刺班1个,形成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,深耕教育沃土,用心浇灌“共富花”。
三是密织产教融合“共富网”,多元协同绘蓝图。与企业共同建设了12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,与雨燕航翼开设订单班1个,共同打造产教融合基地和无人机研发中心,在校加工YD-200-Y无人机零部件,建成无人机测绘实训中心和飞手训练场,开展CAAC执照、AOPA合格证、无人机竞速、无人机足球等培训,共同建设金专业5个,开设金课程8门,编写金教材8本,培养金师资50名,打造金基地1个;共同开发《低空经济岗位技能标准》,校企共育4名学生获全国无人机测绘虚拟仿真大赛二等奖,参加市委市政府低空经济专题会议3次,承办川西南、滇西北职教联盟会,开展低空经济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,多元协同办学,学校低空经济专业群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显著提升,织就产教融合“共富网”。